家电红海突围战:高玉玲治下,海信能否撕开增长缺口?

日期:2025-06-30 13:16:21 / 人气:5


一、高玉玲接棒:新掌门能否破解增长困局?

近期,海信家电集团完成工商变更,高玉玲正式出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执行公司事务的董事。这一人事变动发生在海信家电面临增长瓶颈的关键节点——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增速(8.35%)与净利润增速(17.99%)均降至历史低谷,毛利率(20.78%)和净利率(5.53%)同比下滑,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腰斩(-51.64%)。市值较历史高点蒸发211.74亿元,市场对海信的增长持续性存疑。高玉玲的上任,能否为这家老牌家电企业带来新思路,成为破局关键。

二、高增长时代落幕:行业与自身的双重挑战

曾经的“高增长神话”褪色,海信家电的困境源于行业大环境与企业内部问题的交织。

行业层面:家电市场已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替换,需求增长乏力。以暖通空调为例,2024年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容量下降12.5%,家用空调零售量下滑,直接冲击海信的基本盘业务。

企业层面:业务结构失衡是核心痛点。暖通空调贡献近半营收,但新兴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利润率下降(毛利率同比降1.3个百分点)、现金流承压(同比下滑51.64%)进一步加剧增长焦虑。更深层矛盾在于,传统家电企业的“成本竞争”逻辑与存量时代的“价值创造”需求脱节,转型迫在眉睫。

三、基本盘受压:三强围堵下的生存空间

当前家电行业呈现“三强鼎立”格局——海尔、格力、美的通过差异化优势构建壁垒,对海信形成全方位压制。

  • 美的:凭借全品类布局(从厨房电器到生活电器)和规模矩阵,2024年营收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9.47%,稳居行业第一。
  • 海尔:以高端品牌卡萨帝为核心,构建稳固销售网络,2024年营收2859.81亿元,高端化战略支撑盈利能力。
  • 格力:聚焦空调核心技术(如压缩机),产品性能与可靠性领先,2024年虽营收微降(-7.31%),但客户忠诚度高。

渠道、研发、品牌三方面,海信均处劣势:线下经销商更倾向推广三强品牌;线上电商搜索排名被三强占据;2024年研发费用58亿元,仅为美的的36%、海尔的51%。基本盘白电业务面临份额挤压,增长空间进一步收窄。

四、破局路径:多元化与国际化双轮驱动

高玉玲上任后,将“多元化”与“国际化”作为突破增长瓶颈的核心战略。

多元化:跨界汽车供应链
海信通过收购日本三电公司切入汽车热管理系统压缩机领域,试图将空调技术积累迁移至汽车赛道。若成功,不仅能创造新的增长支柱,还可实现技术价值的跨场景释放。但新业务面临技术适配、市场开拓、管理整合等多重挑战。

国际化:并购融合加速全球扩张
高玉玲依托“海信系”资本运作经验,推动“技术换市场”模式:从夏普墨西哥工厂到东芝电视业务,再到斯洛文尼亚Gorenje,海信在北美、欧洲、日本三大成熟市场建立支点。2024年海外收入达356亿元,同比增长28%,占总营收近40%;2025年Q1外销增幅预计超20%。但国际化进程仍需应对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带来的运营管理难题,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升亦是长期课题。

五、未来展望:转型能否成功尚待验证

高玉玲治下的海信家电,正试图通过多元化与国际化撕开增长缺口。短期看,海外收入的高增长为财报提供了支撑;长期而言,汽车供应链的跨界整合效果、自主品牌国际化的品牌溢价能力,将决定其能否真正突破行业天花板。在家电存量时代,“价值创造”取代“成本竞争”已成必然,海信的转型之路虽充满挑战,却也是传统家电企业突围的必经之战。

结语:高玉玲的上任为海信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但能否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破局,仍需时间给出答案。多元化与国际化的双线推进,既是机遇也是考验,海信的未来,取决于其在新赛道上的深耕能力与全球化运营的智慧。

作者:杏鑫娱乐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鑫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