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在坚守与变迁中绽放的瓷都传奇
日期:2025-07-09 20:29:52 / 人气:8

在埃及红海边的阿莱姆港附近,小艾抿着山崎 12 年威士忌,回忆起 2022 年在景德镇的那段时光,眼中满是眷恋。对他而言,那座南方小城曾是逃离大城市焦虑的乌托邦,是《桃花源记》里描述的理想之地。如今,这座不足 90 万城区人口的城市,却承载着 6 万 “景漂” 的艺术梦想,延续着千年瓷都的传奇。
景德镇的故事,始于 11 世纪初的宋真宗景德年间。因青白瓷得到君主认可,底款书有 “景德年制”,“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其名便由此而来。“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在水路交通发达的年代,这里汇聚了各地能工巧匠。南宋后高岭土的发现,更是如虎添翼,让景德镇在元、明、清三朝稳居全国窑造中心。与其他因手工业闻名却逐渐转型的城市不同,景德镇始终围绕着陶瓷,这份坚守使其魅力独特。
过去 10 年,景德镇人口净流入 13.6 万人,八成是年轻人。如今的 “景漂”,虽不再为躲避战祸,却同样被这座城市吸引。这里有足够低的成本和完整的产业链,月租金 300 元的单间、几十元就能包下一层的公共电窑,让年轻人可以大胆试错。景德镇陶瓷大学为这里注入新鲜血液,艺美产业园更是成为全国美院师生的创作基地。自由的氛围、志同道合的朋友,让这里成为艺术创作的沃土,正如林杨所说,“四线城市的基础、一线城市的包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接而纯粹。
然而,“千年瓷都” 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它曾因 “一口通商” 政策和广东、福建等地的机械化生产而两次衰败,甚至一度远离 “瓷都” 名号,2009 年还被列为资源枯竭城市。但在困境中,变化悄然发生。荒废的大厂里,小作坊、小工作室崛起,野生的创意在这里生根发芽。1998 年第一次来到景德镇的郑祎,被这里的老手艺打动,2005 年将 “乐天陶社” 开到雕塑瓷厂老厂区,启动国际驻场艺术家项目,2008 年乐天集市应运而生,如今已成为景德镇集市文化的代表之一。众多集市的出现,让消费者有了好去处,也让艺术家能获得商业回报和一线反馈。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知识产权保护让创意有价,助力 “景漂” 在理想与现实间找到平衡。
互联网时代,景德镇成为 “网红城市”,今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达 597 万人次,是城区人口的 6 倍。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变化:乐天集市实行购票制,野摊被规范,房租上涨,价格竞争加剧,“景漂” 们面临着新的现实烦恼。待了 10 多年的 “景漂” 开始迷茫,超过 35 岁的他们甚至不符合某些 “创客” 条件。有人担心,当都市精英将陶艺体验变成快餐式的精神消费,景德镇独有的纯粹还能维持多久?
但景德镇始终围绕着瓷,几千年来的坚守是匠人精神延续的原因。泥不变,窑不变,瓷也不变,地壳的运动早已注定这里会成为陶瓷手工业的圣地。它长于适应,也执于坚守,属于 Z 世代,也属于过去与未来的所有世代。或许,正如当地 Livehouse “景德镇文艺复兴” 的歌曲所唱,“用火烧这城,用水融这城…… 泥的城……”,景德镇的故事,还将在泥与火的交织中继续书写下去。
作者:杏鑫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不再是铁板一块,广告媒体和谷歌...07-09
- 《侏罗纪世界:重生》口碑票房双...07-09
- 景德镇:在坚守与变迁中绽放的瓷...07-09
- 全球黄金价格 “高处不胜寒” 到...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