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动力陷多事之秋:关税承压与转型突围之路

日期:2025-11-08 18:04:45 / 人气:28


202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摩托车及全地形车龙头企业春风动力(603129.SH)陷入了“多事之秋”。美国关税补缴、欧洲合作伙伴渠道调整、股价波动等多重压力接踵而至,这家以出口为重要增长极的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春风动力将战略重心转向国内电动两轮车市场,试图开辟新的增长曲线,但其转型之路充满不确定性。
关税风暴突袭:美国市场依赖症“亮红灯”
10月29日,春风动力发布公告称,其美国全资子公司CF-MOTO收到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通知,需补缴关税调高后的1932.87万美元税款。虽然这笔款项对集团整体而言不算巨额,但却相当于美国子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的90%,直接暴露了春风动力对美国市场的深度依赖。
回溯来看,关税压力早有伏笔。2025年4月,美国以“对等关税”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致使综合税率升至36.4%。一位摩托车行业资深人士算了一笔账:“以一辆100美元的摩托车出口美国为例,此前关税税率2.4%时税费仅2.4美元,如今却飙升至36.4美元。”这一政策变动对以出口为导向的春风动力冲击显著。
为对冲关税风险,春风动力此前已布局“全球化生产”:2021年11月泰国GPX工厂投产ATV整车,年产能4万辆;2023年7月墨西哥四轮工厂投产,规划年产能10万台,一期5万台,目前月产能约1500台,主要生产UTV车型。然而,随着美国对来自墨西哥和泰国的商品加征额外关税,这一策略的效果大打折扣。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春风动力营收50.41亿元,环比下降10.1%;归母净利润4.13亿元,环比下降约30%。目前,其美国业务占比已降至30%以内。尽管公司表示“坚定看好美国市场长期潜力,将通过深化海外基地产能布局、优化成本控制等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但短期压力仍难缓解。
合作伙伴生变:欧洲市场渠道遇挫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北美市场承压的同时,春风动力在欧洲市场也遭遇渠道调整。今年4月上旬,重要合作伙伴奥地利KTM公司宣布,自2025年5月31日起停止在欧洲28个国家代理销售春风和Zeeho(极核)品牌产品。尽管春风动力称这是“双方友好协商的结果”,但核心渠道的变故对其欧洲市场布局影响不可小觑。
事实上,春风动力早有深耕欧洲市场的意图。2024年,公司收购欧洲老牌全地形车厂商“GOES”,该品牌在超过17个欧洲国家拥有1240余家经销商。通过整合渠道资源,2024年春风动力欧洲收入占比提升至26.7%。但问题在于,全地形车84%的市场份额集中在美国,欧洲市场的拓展难以完全对冲北美市场的下滑。
对于KTM渠道的替代方案,春风动力仅表示“已完成欧洲五国代理权切换,与更具实力的代理商合作”,但未披露具体合作方及市场布局细节,这也让外界对其欧洲业务的稳定性产生疑虑。
战略转向国内:押注300万台电摩产能
多重外部压力下,春风动力将目光重新聚焦国内市场,电动两轮车成为其转型的核心方向。10月2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发行21.78亿元公司债,用于建设300万台电动车、摩托车产能,并重点建设电动品牌极核的营销网络。
具体来看,春风动力计划在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投资35亿元建设生产基地,其中包含燃油摩托车20万台、电动摩托车110万台、电动自行车170万台,项目由极核品牌主导。这一布局背后,是国内燃油摩托车市场的持续萎缩:今年三季度,春风动力燃油摩托车销量5.5万辆,同比下降16%;大排量摩托内销2.1万辆,同比下降14%。相比之下,电动摩托车被视为更具长远前景的赛道。
不过,国内电动两轮车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从渠道来看,极核品牌明显处于劣势:雅迪门店约4万家,爱玛约3.3万家,小牛电动国内门店约4300家,而极核仅有2000家门店。从市场份额看,今年三季度极核电动摩托车销量10万辆,虽同比增长318%,但不到雅迪的七分之一,且在高端市场中,九号电动已成为头部品牌,极核与小牛、本田等处于第二梯队,还面临被传统品牌高端化冲击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盈利问题。行业资深人士指出:“电动自行车利润比电摩低不少,若电自占比过高,企业整体利润可能承压。”极核170万台电动自行车的产能规划,是否会影响春风动力的高估值,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资本市场审视:减持潮与股价波动
春风动力的转型阵痛也反映在资本市场上。今年7月,多位高管减持公司股票,累计套现超2.5亿元;9月18日,公司股价盘中触及304.8元高点,同日控股股东春风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301万股,价值约8.4亿元。截至11月7日,股价已跌至245.81元,较高点下跌约20%。
对此,春风动力解释称,减持是“基于正常经营所需或个人财务安排,采用大宗交易方式以降低对二级市场影响”,并强调“核心管理团队稳定,专注主营业务”。但投资者显然对公司盈利持续性产生了重新审视,如何在转型中证明新业务的增长潜力,成为春风动力亟需向市场解答的问题。
结语:转型突围仍需时间检验
从依赖海外市场的“出口型企业”到转向国内电摩赛道的“转型者”,春风动力正经历着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关税压力与渠道变动是短期挑战,而国内电摩市场的竞争格局则决定了其长期转型成效。对于春风动力而言,如何在保持高端产品优势的同时,快速补齐渠道短板、平衡产能与盈利的关系,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核心课题。这场“突围战”的最终结果,仍需时间检验。

作者:杏鑫娱乐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鑫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