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宏福苑大火:烧出两个利益江湖

日期:2025-11-28 19:45:59 / 人气:3



2025年11月26日,香港大埔区宏福苑发生罕见的住宅区严重火灾,截至目前已证实128人遇难。香港警方以涉嫌误杀罪拘捕负责维修大厦的工程公司三名负责人。消防部门在搜救中发现,建筑物外墙物料未符合防火标准,每层电梯大堂窗外的发泡胶包封(聚氨酯预聚体)因高度易燃,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关键因素。这场灾难背后,不仅是建材安全问题,更牵扯出香港房屋维修与传统行业两大利益江湖的深层矛盾。

房屋修葺背后的利益链

公屋与居屋的制度分野

香港房屋体系分为私营楼宇、公营房屋和丁屋三大类,其中公营房屋又包括公屋(某某邨)和居屋(某某苑)。公屋由政府产权廉价租赁,租金约占住户收入10%且含管理费;居屋则通过"居者有其屋计划"以市场价五折出售给低收入市民,政府转售后退出管理。宏福苑作为1983年落成的大埔区首批居屋,提供1900多户两房单位,2021年人口普查显示其4643名住户中65岁以上长者占比过半,建筑设计已显过时,塔楼对流结构更增加火险敏感性。

强制验楼下的维修困局

根据香港《强制验楼计划》,楼龄达30年的私人楼宇须进行订明检验及修葺。宏福苑于2016年6月接获屋宇署强制验楼通知,2021年12月业主大会议决聘请鸿毅建筑师有限公司为监督顾问,2024年1月选定宏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承建商。这场总预算达3.3亿港元的维修工程,暴露出多重制度性矛盾:

- 招标过程的吊诡现象:2023年5月通过市建局"招标妥"平台招标,57家承建商回标后,背景分析得分为20分(排名第一)的宏业建筑最终以接近最高报价的3.3亿港元中标,其此前承接的北角富豪阁外墙工程费用达1.1亿港元

- 维修基金的使用困境:业主每月缴纳的管理费按9:1比例分配日常管理与维修基金,动用需业主法团投票(参与率超50%且获简单多数)。宏福苑2025年管理费收入1953万港元,因维修工程2026年预计赤字141万港元,1984户业主需分6期缴纳16-18万港元维修费

- 监管体系的失效:2024年居民曾就棚网安全致信劳工处,获回复称"火灾风险相对较低"。而警方调查发现,维修中使用的发泡胶包封完全不符合防火标准

关键数据:宏福苑维修工程招标中,首轮39份标书中27份因"不合资格"被退回,最终报价区间从1.5亿至3.3亿港元,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120%,反映行业报价体系的不透明性

竹棚架下的江湖

传统行业的利益闭环

宏福苑维修现场搭建的大量竹棚,成为火势蔓延的另一助推因素。香港屋宇署数据显示,全港工程中80%仍采用竹棚,仅20%使用金属脚手架。这一现象源于三重利益绑定:

技术垄断

香港工业总会竹业委员会(2010年成立)掌握竹棚技术标准制定权,主席周治平同时担任联谊工程总裁。行业依赖老师傅经验操作,设计更改具有随意性

经济利益

竹棚工人日薪达2200港元(含强积金),远超金属棚工人的1200-1500港元。全港4000名竹棚工人中,60岁以上从业者占比达35%,金属棚因体力要求难以胜任

文化绑定

港九搭棚同敬工会(前身为1911年成立的"同敬堂")将竹棚打造成"香港文化符号",其元素不仅出现在DSE考题,更被电影工业塑造成"港九风情"标志

新旧技术的代际冲突

对比维度

竹制脚手架

金属脚手架

消防安全

高度易燃,火势蔓延速度快

防火性能良好,符合现代标准

施工效率

灵活调整,需3-4人团队

预制组件,需6-8人团队

行业占比

80%(年消耗500万根竹竿)

20%(政府工程限制50%比例)

安全事故率

2024年占建筑高坠事故62%

占建筑高坠事故18%

结语:自救与反思的双重考验

火灾发生后,宏福苑居民自发组织自救互助,菜市场里熟悉的老业主、社区志愿者与企业机构形成救援合力,展现出香港市民的坚韧素质。但这场灾难留下的制度拷问更为沉重:

1. 当行会利益与公共安全冲突时,"积极不干预"的施政方针是否需要重新审视?

2. 3.3亿港元维修预算为何未能阻挡一场本可预防的灾难?公共工程的监管漏洞如何填补?

3. 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行业的文化价值与现代安全标准应如何平衡?

宏福苑的烟火已经散去,但两个利益江湖的博弈远未终结。这场灾难不仅是对香港建筑安全体系的考验,更是对这座城市治理智慧的深层挑战。

作者:杏鑫娱乐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鑫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