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的变奏曲:从黄金时代到技术迁徙
日期:2025-11-08 18:06:10 / 人气:15

2025 年,对于通信行业的从业者而言,仿佛置身于迷雾重重的十字路口。中年裁员的通知如同一记重锤,让许多人从忙碌的工位上瞬间坠入迷茫。他们像往常一样,在通信行业(H、Z、Uni)从事市场工作,下意识地继续向通信公司投递简历,从运营商(怀着一丝天真的期待)到网关路由公司,从行业终端公司到无线通信模组企业,再到蜂窝芯片公司。然而,现实却残酷地给他们泼了冷水,要么岗位空缺遥遥无期,要么只能接受外派海外的安排,要么简历投出后便石沉大海,一挂就是一年半载。
在刷小红书时,满屏都是大学硕士毕业生感慨通信工程成了天坑专业的帖子。这与作者心中固有的认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5G 的口号似乎还在耳边回响,华为、中兴等通信巨头依然屹立不倒,时不时还会登上热搜,怎么会突然就成了冷门的天坑专业呢?
不过,从网络新词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传统通信巨头所承受的转型压力。“OD”,在作者的理解中就是外包;财报里传统电信市场的增速乏力,这些都暗示着行业的变革。一方面,移动通信本身具有周期性,5G 建设的高潮已经过去,而 6G 尚在遥远的未来;另一方面,AI 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彻底改变了技术从业者的发展方向,从连接转向了算力。
二十年前:误打误撞的选择
时间回溯到 2005 年,高考报志愿的场景历历在目。一位北邮的招生女老师来到作者所在的学校进行宣讲,她绘声绘色地说:“报我们这儿吧,你们看看身边的移动、联通、电信,那可都是有钱的单位。” 作者当时心里不屑一顾,一方面以为老师说的工作就是在营业厅办卡收银,另一方面,作者对化学和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梦想着搞基因工程,毕竟课本上说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可惜的是,当年没有像张雪峰这样能让人清晰了解各行业的人。作为一个来自三线小镇的 “做题家”,作者对外面的世界和通信行业一无所知,对体制内医生、公务员的认知也停留在 “喝茶看报” 的刻板印象中。最终,考虑到本省学校招生多、风险小,作者报考了西电,从此成为了通信预备队的一员。虽然专业并非根正苗红的通信工程,但在作者看来,整个西电就像是一座通信知识的殿堂。
2008 - 2010 年:初识华为的魅力
2008 年,大四秋招的时节,金融危机的阴影笼罩着就业市场,形势十分严峻。作者因为选择考研,暂时躲过了这场就业风暴。身边的室友们每天都焦虑地穿梭于各种宣讲会之间,如今回想起来,那不过是经济上行交响乐中的一个小小休止符。
辅导员为了鼓舞士气,说:“放心吧,我们上一届近一半都去了华为。” 这是作者第一次听到华为这个名字,当时心里充满了疑惑,甚至不知道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研究生毕业后,作者最初的理想是去当时的行业翘楚诺基亚。
然而,命运在 2010 年发生了转折。研二的作者获得了去学校合作企业实习的机会,地点是深圳。实习企业组织全公司人员参加前华为讲师关于 IPD 的管理变革培训。在培训中,作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华为的强大,它已经成为了所有深圳科技企业的标杆。从那时起,作者内心的求职目标从诺基亚悄然变成了华为。
2014 - 2019 年:见证 4G 与中国通信的辉煌
在蓝厂担任 2 年硬件测试经理后,为了追求更高的薪资和更具影响力的品牌,作者毅然加入了红厂,并从技术岗转型到市场岗。踏入坂田总部,那庞大的规模和宏伟的气派让作者惊叹不已。在培训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前,和身边西装革履的同事们一起研讨公司在全球市场的战略布局,那种氛围让作者热血沸腾。
2014 年起,4G 在国内和海外大规模普及,随着移动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市场对网络通信的需求呈现出井喷态势。2016 - 2017 年的巴塞罗那 MWC 展会,成为了作者职业生涯中难忘的回忆。为 VIP 客户专门在山上举办的晚宴,现场有优雅的乐队演奏,金碧辉煌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场馆,觥筹交错间,好多欧洲客户对作者说:“如今的华为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仿佛看到了当年的爱立信。” 在那一刻,作者为自己能够亲身见证一家中国公司实现真正的全球化而感到无比自豪。
2019 - 2023 年:5G 的挑战与 AI 的崛起
出于对芯片领域的向往,作者离开了红厂,加入了 “面向公开市场的唯一国产 5G 芯片” 公司,继续在 5G 的道路上探索。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变数。不久后,红厂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紧接着疫情爆发,世界仿佛陷入了冰与火的交织之中。一边是贸易战导致的脱钩断裂、全球疫情的严格管控,另一边却是远程办公催生的电子设备热销、芯片紧缺以及国内 5G 建设的加速推进。
5G 曾经被誉为 “下一代基础设施革命”,象征着超高速通信、万物互联与智能社会的美好未来。但在 2020 年疫情的冲击下,这场科技革命遭遇了 “黑天鹅事件”。业内或许早已意识到,移动通信具有 “隔代爆发” 的规律:2G 时代,短信和图文成为了杀手级应用;3G 时代相对冷淡;4G 时代,移动互联和视频大放异彩;而 5G 在 C 端可能会相对平淡。
于是,5G to B 成为了当时的发力重点。作者在 Uni 厂时,与运营商和模组厂商携手合作,打造了许多 5G to B 的案例,通过赋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等场景,推动 5G 在垂直行业中的价值落地。这是一段充满意义和挑战的经历,但总体而言,移动通信作为基础设施投资,仅靠 B 端创新很难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率。因此,业界一直在期待 5G 时代的杀手级应用,元宇宙、直播等都曾成为期待的焦点,但人们的注意力很快就 被《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以及基于此的工程化产品 ChatGPT 所吸引。5G 未能重构的世界,即将被 AI 重构。
2023 年 - 至今:从连接到算力的转型思考
近年来,行业的风向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曾经 “连接一切” 的通信行业,如今似乎成为了 “算力时代” 的配角。资本的关注、技术的热点、人才的流动,都纷纷从 “连接” 转向了 “算力”“AI”“大模型”。
作者的一位大学老同学,原本一直在 H 公司从事技术工作,最近跳槽去了一家 AI 初创公司,正在自学 python。作者自己也投身于学习 PCIe 的行列。从老东家同事那里,作者感受到了传统通信企业的承压和寒气,网上年轻求职者口中的 “OD” 也透露出行业的艰难。
但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这并非是通信人真正的 “转行”。通信人所擅长的系统架构设计、保障高可靠低延迟、平衡硬件与算法等能力,恰恰是算力网络、智算中心背后不可或缺的基石。算力的传输依然依赖于光纤、网络和协议栈。通信人需要做的,是让数据 “更懂路”,让网络 “更懂算”。从曾经钻研 3GPP 标准到如今学习 PCIe,这并非是逃离通信行业,而是一次技术的进化与升级。
亲爱的通信人们,无论你是否和作者一样,正在从啃 3GPP 文档转变为钻研 PCIe 技术,都不要惊慌。这场技术的迁徙,是通信行业在时代浪潮中的必然选择,是一次从传统走向未来的进化之旅。让我们放下焦虑,以轻盈的姿态,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杏鑫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商业化转型:高校食堂改革的未来...11-14
- 美国科技股全线大跌,中国AI有泡...11-14
- 思科是否被高估?11-14
- 日本引进印度人才:真相与现实考...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