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转型:高校食堂改革的未来之路?
日期:2025-11-14 15:49:38 / 人气:10

2025年9月,完成品牌更迭的南京大学第十二食堂,在经历一轮商业化改造后焕然一新。改造后的食堂菜品丰富多样,深受师生喜爱,成为校园里师生就餐交流的热门话题。如今,一股高校食堂商业化的浪潮正悄然兴起,逐渐改变着师生们的日常就餐模式。
南京大学第十二食堂的“华丽变身”
为了深入了解十二食堂商业化改造后的实际情况,相关方面发放并回收了100份问卷,同时在该食堂随机采访了部分用餐同学。从调查数据来看,研究生在受访者中占比较大,这或许与十二食堂距离研究生宿舍较近有关。在随机调查的44位用餐者中,有36人是研究生,占比高达81.8%,本科生仅有7人,还有1位教师。
在价格方面,问卷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7人,占57%)单次消费金额在13至18元之间,消费在18至30元区间的有31人(占31%),仅有6人消费超过30元。在口味上,十二食堂获得了同学们的广泛认可,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对食堂口味表示满意或至少不反感。一位喜欢吃拌饭的同学表示:“以前想吃拌饭总得跑出校门,现在下楼就能吃到,而且味道也差不多。”十二食堂的套餐大多定价在10到20元之间,同时也有一些定价在20元以上的套餐,比如定价48元的战斧牛排和意面套餐,属于价格较高的档位。这种“以中间价位为主、兼顾高端需求”的定价策略,既满足了学生日常用餐的经济需求,又能吸引那些想要“改善伙食”的学生。
高校食堂商业化浪潮来袭
随着零零后踏入校园,他们对餐饮有了更高的期待,这既给高校食堂带来了挑战,也促使高校食堂积极寻求变革。南京大学第十二食堂并非个例,它只是全国高校食堂商业化浪潮的一个缩影。
这股浪潮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社会餐饮品牌纷纷对高校市场展开系统性的开拓。2019年,西安欧亚学院迎来了全国第一家入驻高校的肯德基;2022年,华中师范大学开设了蔡林记热干面的首家校内旗舰店;2023年,全国麦当劳校园店数量已超过60家,海底捞也在超50家高校推出了“mini店”等轻量化经营模式。这些成熟的品牌以多种形式融入校园,成为学生们新的用餐选择。
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高校餐饮研究报告2025》,在高校的社会餐饮业态中,符合学生消费习惯的小吃快餐和现制饮品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小吃快餐领域里,粉面、米饭快餐和卤味熟食是核心品类,而烧烤、烘焙甜品、火锅等更具社交和休闲属性的餐饮品类也不断涌现。如今走进许多高校食堂,丰富多样的品牌和多元的餐饮品类相互交织,让人仿佛置身于商场B1层的美食广场。这些高校的积极尝试,正努力让校内餐饮逐渐摆脱以往的刻板印象。
高校食堂的运作模式解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食堂伙食结构及成本核算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高校饮食结构应分为基本大伙(保障性伙食)、风味小吃和经营性餐厅。
以南京大学为例,校园内的饮食服务类型按运营主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后勤服务集团自营的学生食堂,如第五、第八食堂;二是通过招标由社会餐饮企业运营的商业化食堂,如第四、第九、第十二食堂;三是直接向资产处租赁校内商铺的商家,如茶百道、星巴克、麦当劳等。
这三类模式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管理和支付方式上。自营食堂和商业化食堂都由后勤服务集团统一管理,经营活动都在食堂内部进行,支持校园统一支付方式,如校园码、校园卡等;而独立商铺是商家缴纳租金后进驻,只能使用常见的支付方式,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现金等,其性质与校外商业门店并无太大差异。
南大后勤的九食堂遴选公告和资产管理处的招租公告,后者对应的是今年9月开业的茶百道。南京大学第十二食堂是社会化运营的典型代表,其运营商为北京万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官网显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以及字节跳动、美团等企业都是其客户,这充分说明万喜餐饮在食堂承包运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这也意味着,高校食堂的商业化是专业餐饮服务商对传统后勤模式的有效补充。
那么,商业化运营的食堂定价权掌握在谁手中呢?第十二食堂的负责人介绍,食堂实行自负盈亏,学校不会给予补贴。菜品价格是综合考虑学生反馈以及产品销量等多方面因素后,由承包商进行调整的。例如,战斧牛排意面套餐从开业初期每份69元,经过不断的商业探索和调整,目前已降至48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学校自营食堂则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根据国家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食堂工作的意见》,“设立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根据价格上涨情况,适时对学生食堂基本大伙进行补贴,抑制饭菜价格过快上涨,并将当年所用部分在次年补齐”。在实际操作中,学校会对自营食堂给予财政补贴,当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就会启动平抑基金。因此,学校自营的学生食堂在定价时更为亲民,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和平价菜品。
高校食堂在坚守中创新前行
要满足学生的饮食需求,不能仅仅依靠补贴扶持和优惠让利。自营食堂也在积极探寻创新之路,不断推出特色菜品和举办多元活动。
2020年11月,北京化工大学餐饮中心在看到学生后勤平台的留言“想念家乡的味道”后,积极响应,推出了东北大饭包、贵州糯米饭、荷叶鸡等学生点名想吃的家乡菜,让学生们在惊喜与感动中,感受到了学校满满的关怀。
2024年冬天,北京林业大学的食堂凭借一根一米多长的糖葫芦登上热搜。这所以“宠学生”著称的高校,让学生们在社交媒体上提及食堂时,言语中都充满了自豪。
今年4月,南京大学自营食堂推出了“你来点菜我来做”留言板,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推出了西湖醋鱼、油焖笋等13道菜品,还邀请学生参与试吃,最终有12道菜品在食堂成功落地。南京大学第一食堂结合“教授请吃饭”活动,推出限量的经典淮扬菜,学生们可以跟随徐兴无教授诵读扬州诗词,品味淮扬美食;第六食堂借势“苏超”决赛,引入并最终常驻泰州早茶,推出五味烫干丝、鱼汤面等经典菜品,这些菜品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商业化与自营:互补共进,共筑校园餐饮新生态
商业化食堂和自营食堂虽然在定位和经营模式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秉持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具弹性的校园餐饮服务体系。商业化食堂通过市场机制,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差异化的餐饮选择;自营食堂则依托财政补贴和积极创新,坚守平价与健康的底线。
自营食堂和商业化的相互补充,让高校师生在餐饮方面拥有了更丰富的选择。在外卖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果高校食堂不进行商业化改革,就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无法实现服务学生的初衷。南京大学第十二食堂的改革,正是对校内餐饮体系的一次有益补充和拓展。
有南大研究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和外校朋友聊起食堂,我只能无奈苦笑。但现在,我能向他们推荐好几家食堂窗口,甚至会说‘来我们学校,我带你吃牛排’。”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逐渐汇聚成学校的“软实力”,让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更强,也让高校的形象更加立体、温暖。
食堂改革给师生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就餐选择增多了,不用出校门就能品尝到多样的美食;口味提升了,吃饭不再是应付差事;就餐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有的食堂宛如咖啡馆,既可以吃饭,又能自习、聊天,成为校园里新的社交场所。
高校食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用餐场所,它承载着师生舌尖上的熟悉味道,蕴含着深夜里的暖心关怀,更体现着学校对学生的关怀与态度。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食堂应继续探索商业化与自营模式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提升餐饮服务质量,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就餐体验。
作者:杏鑫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商业化转型:高校食堂改革的未来...11-14
- 美国科技股全线大跌,中国AI有泡...11-14
- 思科是否被高估?11-14
- 日本引进印度人才:真相与现实考...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