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外卖大战:揭开背后中小商家困境与行业隐忧
日期:2025-08-07 10:43:29 / 人气:54

2025年当下,外卖大战被叫停这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其背后真相值得深入探究。此前京东入局外卖时,我撰写了《我希望东哥赢,但东哥很难赢》一文,对当时外卖行业进行了剖析。外卖行业看似盈利可观,实则产业链上附着着数千万从业者,他们背后是一个个家庭,众多人依赖此产业谋生,然而该行业最终被卷入薄利漩涡。
外卖行业的护城河颇具反常识性,在形成巨大规模效应之前难以盈利,即便有了规模效应,依旧利润微薄。不仅某团如此,其他外卖平台也大多亏损,例如饿了么去年亏损近百亿。当时我就预测,东子(京东)虽能在外卖市场切下一小部分份额,但不会太多,如今看来这一分析与预测较为准确。
不过,东子在做外卖期间意外发现,外卖是高频的本地生活场景之一。高频意味着高用户粘性,也就成为了巨大的流量入口。做外卖期间,其电商APP的打开频率得以提升。于是,各平台争夺的焦点不再仅仅是外卖份额,而是用户手机上的“超级入口”地位。谁能占据这一入口,就能向用户交叉销售更多高利润服务,如到店餐饮、酒店旅游、金融、零售电商等,这比外卖本身的佣金更具吸引力。
正因如此,各平台格局进一步打开,新一轮“外卖大战”爆发,本质上是争夺APP打开率的战争。原本积极参战的是试图寻找电商增量的某宝和某东,而非原本就专注外卖的某团,各方基于自身规模和战略考量,使得这场大战演变成一场激烈的竞争。
然而,近期叫停大战的举措引发诸多疑问。毕竟这种让消费者受益的竞争,为何会被叫停呢?通过与几位餐饮老板交流,我们看到了补贴大战的另一面。
首先,消费者虽享受到了实惠,如动辄1分钱的奶茶等低价外卖,但背后代价由平台和商家共同承担。以一份30元的外卖为例,消费者可能只需支付12元,18元的差额由平台和商家各承担一半,最终商家到手仅约10元。在扣除租金、原料、人工等成本后,商家常常处于无利可图的状态。
平台敢于投入资金,是基于对未来市场份额的信心,期望通过占据市场份额未来盈利,本质是用未来收益填补当下的亏损。这也导致三大平台股价纷纷下跌,投资人意识到这三家平台花钱过于激进,未来预期被提前透支。瑞银认为,即时零售市场规模仅为电商的10%,其带来的利润不足以支撑巨头如此大规模的商战。
除了商业逻辑层面的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恶性竞争对民生和就业造成的伤害。在这场赔本赚吆喝的竞争中,大型连锁品牌凭借雄厚的财力,要求上游供应商共同承担成本,且平台补贴也倾向于大品牌,尚能维持运营。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情况则十分艰难。大规模补贴使得线下和线上价格差距巨大,消费者更倾向于线上消费,甚至出现到店也点外卖的极端情况。以前线上线下价格差异不大时,社区老店还能依靠堂食口碑维持经营,不上线平台。如今价格扭曲严重,不得不考虑开展外卖业务。
中小商家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囚徒困境”。做外卖,虽订单看似热闹,但增量不增利;不做外卖,门店堂食几乎无人问津,消费者被线上低价补贴吸引殆尽。对于中小商家来说,做线上如同饮鸩止渴,是“慢性失血”;不做线上,则如同被流量抛弃,面临“急性休克”。而在这场“慢性失血”竞赛中,最先倒下的往往是体量最小、抗风险能力最弱的夫妻档。据经济观察报数据,2025年Q1,23%的中小餐饮企业因外卖大战倒闭,其中80%是夫妻店和个体商户。
问题还不止于此。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商家为了生存,大型连锁店有更多选择,如压低上游采购成本、增加员工、引进高效设备等。而中小商家最常见的做法是降低餐饮品质,以维持生存。这导致惨烈的内卷并未带来品质提升,反而催生了“成本狂魔”,如大幅降低食材质量,使用质量差且有安全隐患的外卖包装。最终,代价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夫妻店和中小店,这些小微企业是社会就业的蓄水池和稳定器。
此次外卖大战狂欢背后,实则是无数中小商家的哀嚎。从长远和整体来看,这是一场零和博弈,甚至是“负和博弈”,对社会整体效益提升毫无益处。消费者获得的短暂实惠,背后是众多商家的倒闭。平台补贴的资金未来还需赚回,对社会效益最大化没有积极影响,甚至可能进一步加剧通缩。
一方面,消费者意识到物价可能进一步降低,从而加剧了通缩预期。另一方面,大量中小商家倒闭不仅导致失业,还使小业主阶层财富受损,创业信心受挫。这部分人群原本是消费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下降,加剧了总需求不足,属于系统性风险。在经济上行期,这种竞争或许影响相对较小,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必然会被制止。
回想起几年前在日本,当地夫妻档店铺众多。这些夫妻档规模极小,可能只能容纳五六个客人,但一家三代共同经营,每家都有独特的小特色。凭借这些小特色,这些店铺能够经营几十年,尽管盈利不多,但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当时我对这种模式并不在意,如今却意识到,这可能是日本社会重要的稳定器。许多年轻人若不适合读书、考大学或成为公务员,除了从事体力劳动或送外卖,还可以回店里帮忙,未来继承店面。虽然难以大富大贵,但工作相对稳定,可以一直干到老。
然而,近年来,除广东等地外,夫妻档店铺生存愈发艰难,租金高昂和线上竞争的绞杀是主要原因。这些店铺大规模破产,从业者流入市场后,就业选择受限。大量有特色但抗风险能力弱的小店倒闭,导致消费者可选择的食物品类和口味趋于同质化。例如,许多连锁烧烤店味道相似,原因是上游供货商集中,从肉到烧烤料基本相同。
健康的商业生态需要多样性,即大中小商家并存、不同品类特色共存。过度补贴大战加速了“赢家通吃”的局面,大型连锁和平台占据主导地位,扼杀了中小特色商家的生存空间,导致商业生态单一化、脆弱化。餐饮行业作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超级产业。尽管其收益规模可能不如汽车产业,但从业者数量众多。尤其是小店铺,长期来看是真正的“就业海绵”。
此次外卖大战的残酷真相是,各大平台在争夺流量入口的战争中,大量中小企业成批倒下。消费者短期内看似获利,但实际上部分人已经付出代价,从长远来看,所有人都将为此买单,这是一场负和博弈。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利用技术进步提升社会整体福祉,而不是让几家超级公司不断壮大。例如,可以借助现有的直播技术,推行后厨透明化,平台制定相关流程和标准,帮助夫妻店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而不是用自营模式取代它们。这也是未来需要长期关注的主题,即防止巨头利用技术和成本优势不断侵占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否则最终对谁都不利,除了巨头自身。
作者:杏鑫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金宇彬谈抗癌经历:视作上天给的...10-13
- 季前赛-詹姆斯库里休战里夫斯21分...10-13
- 明抢了?荷兰政府接管中资芯片制...10-13
- A股三大指数跳空低开后跌幅缩窄...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