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开始拒绝出片式旅行了

日期:2025-08-21 17:37:52 / 人气:7



近日,内蒙古乌兰哈达火山景区打人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舆论热议。8月19日,该景区一位68岁的保洁员,仅仅因为劝说游客不要随意丢弃用于拍摄道具的烟雾棒,就遭到了多名游客的围殴。事件曝光后,舆论一边倒地谴责动手打人的游客,当地执法部门也迅速表态,要严惩这些行凶者。

不过,在这起看似普通的景区冲突事件背后,劲旅君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大众旅行方式正在发生着一些不同以往的变化。

乌兰哈达火山景区:出片背后的乱象

在乌兰哈达火山景区,有着独特的景观——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特殊地理地貌,宛如科幻大片中荒寂的火星表面,这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摄地球版的“火星漫步”。而要实现这种独特的拍摄效果,宇航服和烟雾棒成了游客眼中的“必备神器”。宇航服能让游客仿佛化身登陆火星的宇航员,烟雾棒则用于模拟火星火山喷发时缭绕的烟雾,营造出逼真的氛围感。

起初,游客们穿着宇航服拍照,似乎并无不妥。但随着景区在社交媒体上爆火,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进行“火星漫步”拍摄。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大量烟雾棒被点燃后,使得整个景区弥漫着五颜六色的烟雾,不仅严重影响了其他游客的观景视野,而且那刺鼻的气味让人呛鼻辣眼,常常出现这边游客拍得兴高采烈,那边游客却被熏得骂骂咧咧、狼狈逃窜的场景。另一方面,许多游客在拍完照片后,随意丢弃燃尽的烟雾棒,导致景区原本酷似火星表面的地面变得横七竖八地布满了废弃烟雾棒,极大地破坏了景区的美观。

早在保洁员被打之前,乌兰哈达火山景区就因为烟雾棒影响他人观光体验以及随意丢弃破坏环境等问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多轮争议。然而,这些争议的核心,既不是简单的游客不文明行为,也不是景区管理不当,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出片式旅行感到疲惫和厌恶,对于那些因刻意追求出片而引发的一系列负面事件,更是充满了反感和抵触情绪。可以说,出片式旅行正在被年轻人悄悄抛弃。

出片式旅行:从兴起至盛极而衰

什么是出片式旅行

出片式旅行,顾名思义,就是将拍出最美照片作为旅行核心任务的旅行方式。秉持这种理念的人被戏称为“出片党”。他们的旅行逻辑十分简单:既然好不容易有了假期,又千辛万苦攒下了旅游经费,就一定要留下自己来过此地的痕迹,而且还得是能够对外炫耀的、最美的痕迹。至于旅行体验本身是否美好,景区实际景色是否漂亮,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不影响出片,一切都能忍受。“毛坯的旅行,精装的朋友圈”,这句在社交媒体上流行的话,精准地诠释了出片党们的心态。

兴起的原因

从游客自身角度来看,出片式旅行本质上是大众追求旅游消费高性价比的一种体现。年轻人在难得的假期里,希望能通过拍出能在朋友圈炫耀的好照片,让旅行变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而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无疑是出片式旅行大行其道的重要催化剂。以小红书为例,它最初之所以能迅速爆火,就是因为平台上总有人能发现一些能够出片的刁钻机位。凭借这一实用功能,小红书在前几年一跃超越穷游、马蜂窝等平台,成为年轻人旅行消费决策的新宠。在旅行过程中,年轻人来到一个景区,往往首先打开小红书寻找网红出片机位,而不是去了解景区的历史文化或关注自然人文景观。

此外,国内景区的刻意迎合也刺激了出片式旅行的爆火。不少景区发现,挖掘一批网红出片机位能够吸引大批游客蜂拥而至。于是,景区开始邀请、鼓励达人、KOL在景区内多点拍摄,寻找容易出片且出圈的拍摄机位;还特意引入网红打卡装置,人为制造出片机位。前几年流行的“我在XXX很想你”的路牌、能拍出天空之境效果的倒影设施等,都是景区为迎合出片式旅行而推出的产物。

出片式旅行的崩塌:两大标志性事件

小红书滤镜门事件(2021年底)

小红书上大量展示的各地网红打卡出片机位,实际上需要特定角度、特定设备、特定时间、特定条件、特定模特等诸多特定元素叠加后才能拍出大片效果。当无数年轻人被这些精美的照片吸引前往后,却发现现实与照片相差甚远,自己被欺骗、被戏耍。于是,愤怒的年轻人们开始不断揭穿各类网红打卡地的滤镜外衣。这一事件不仅导致一大批网红景点失去了吸引力,还在舆论场上引发了“中国年轻人到底需要一场怎样的旅行”的大讨论。

各大景区封杀商业旅拍(2024年起)

近年来,各大景区感受到了来自商业旅拍流量的疯狂反噬。一方面,商业旅拍机构将景区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商业出片区域,把最佳出片机位牢牢占据,只提供给旅拍客户使用,这不仅引发了普通游客的不满,还变相将景区运营方架空,使其从景区的操盘手沦落为旅拍场景的维护工。另一方面,商业旅拍的盛行让热衷出片式旅行的游客对景区的认知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游客不自觉地把景区当成了一个巨大的摄影棚,在这里,他们只关注摄影师、拍摄机位与拍摄模特,而对于自己在景区里看到了什么,却一问三不知。

以内蒙古乌兰哈达火山景区为例,在社交媒体上搜索景区名称,看到的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网红机位打卡照。大量帖子都在讨论景区出片机位哪个更好、旅拍机构哪家服务更棒,而涉及景区本身游玩体验的内容却大幅锐减。这进一步加剧了年轻人对出片式旅行的抨击与反思,他们开始思考:为了出片就可以大肆破坏景区环境吗?旅行难道就是为了最终多拍几张照片吗?旅行的终极意义到底是什么?随着此类讨论越来越多,年轻人对出片式旅行的批判逐渐走向高潮。

年轻人旅行新趋势:回归旅行本质

怀念深度游内容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抛弃出片式旅行,他们将目光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旅行本身的体验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社交媒体上,怀念穷游马蜂窝长图文内容的声音越来越多。这些年轻人希望能够从别人高质量的旅行游记中获取引发自己共鸣的旅行灵感,而不仅仅是为了找到几个容易出片的网红打卡机位。

更注重照片的意义

他们并非完全拒绝出片,但坚决拒绝为了出片而出片。他们更在乎旅行途中拍摄的每一张照片对自己的特殊意义。这些照片可能不是精修过的,甚至在出片的角度、光线、人物和背景等方面都表现不佳,但却承载着他们在旅行过程中的独特故事。比如,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讨论乌兰哈达火山景区的帖子下,分享了三张自己在海外火山群游览时拍摄的照片,并留言表示,游客为了出片而污染环境,对火山本身毫无执念,这样的火山旅行很可悲。相比之下,自己在危地马拉探索火山时,向导会给每个人发一个垃圾袋,当垃圾袋在游览途中被填满后,还能获得一个纪念礼物,这样充满环保意义和故事的火山旅行才更值得被纪念。

乌兰哈达火山景区保洁员被打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大众反思,是一个鲜明的标志。在未来,国内反出片式旅行的声浪必将迎来一个巨大的高潮。这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年轻人旅游消费理念的再次迭代,中国正逐步进入日本学者三浦展在《孤独社会》一书中提出的“第四消费时代”。在这个阶段,大众消费不再盲目从众,追求一致性,而是更倾向于追求环保、温和、简约、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大众消费也不再以最大限度满足利己主义为主,而是会兼顾他人需求的利他主义。这不仅是大众旅游消费理念的一次重大进步,也为国内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作者:杏鑫娱乐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鑫娱乐 版权所有